主页 > 怎么看出来imtoken真伪 > 币乎创始人咕噜:以太坊未来增长的第二条曲线是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币乎创始人咕噜:以太坊未来增长的第二条曲线是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怎么看出来imtoken真伪 2023-05-08 05:18:48

原标题 | 圣杯搜索2.0(下)——生产力平台的逆袭

在过去的 29 个月里,从《寻找圣杯》出版到今天,比特币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智能合约平台。 这里所说的“发展”,不仅包括实际效用的提高所带来的生产力发展,还包括人们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吸引力的提升。 智能合约平台的重点显然是前者,而比特币属于后者。 也就是说以太坊二层网络,以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平台的技术进步速度,只是因为持续时间的延长而低于比特币。 人们观念改变的速度。 “

未来不仅仅是历史的延伸。 笔者认为,生产力平台的技术进步将在未来两年迎来拐点,进入下一快速发展阶段。 届时,生产力平台基础通证的市值与比特币市值的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 虽然创新总是困难重重,但加密行业从不缺乏优秀的创新成果。 在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领域,创新的代表就是这些生产力平台。 典型代表包括Ethereum、Polkadot、Filecoin、Dfinity等。经过几年在生产力平台上的技术积累,很多项目已经处于有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曙光。 Polkadot等具有新网络结构的生产力平台也将在近期推出,其“产品-市场契合度”将在市场上得到检验。 举个例子来展开叙述。

以太坊增长的第二条曲线

先说说以太坊作为生产力平台的下一个增长模式:“第二曲线”模式。 《第二条曲线:跨越“S 曲线”的二次增长》一书的作者 Charles Handy 认为:

“任何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极限),而持续增长的秘诀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 S 曲线。”

币乎创始人咕噜:以太坊未来增长的第二曲线是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等一下,你问:以太坊的第一条曲线是什么? 这是我的意见:

以太坊网络升级_以太坊二层网络_sitebihu.com 以太以太坊价格

智能合约平台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POW)的共识机制,追求区块链底层机制的极致去中心化,实现可靠的“免信任”和“免许可”

智能合约在以太坊是首创,这个技术栈实际上给整个公链行业带来了二次曲线增长:从简单的功能耦合到共识层(比如比特币转账),到共识层的解耦与应用 在应用层,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形式灵活创建应用,使加密经济产业从“诺基亚手机时代”跨越到“智能手机时代”,从而爆发出惊人的生态繁荣:ERC20代币创世、ICO、DeFi、NFT、DAO等

以太坊增长的第一条曲线显然是非常成功的。 然而,这种增长模式已经遇到瓶颈:以太坊平均每天只能处理约 120 万笔交易。 如果一个用户平均每 3 天执行 1 笔交易,那么以太坊方方最多只能服务 360 万用户。 事实上,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溢出”现象:价值相对较低的应用被迫离开以太坊,转向其他生产力平台。 早期是金融类应用排挤非金融类应用(比如游戏),现在更严重的是,因为gas成本太高,一些非顶级金融类应用也被迫另谋出路。

笔者认为,以太坊未来增长的第二条曲线是增加系统的吞吐量,让以太坊能够承载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服务更多的加密用户。

事实上,早在 2017 年左右,以太坊社区的成员就意识到了吞吐量的重要性,并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太难了,以至于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可能三角”理论:性能、安全和去中心化不能同时实现。

币乎创始人咕噜:以太坊未来增长的第二曲线是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这一理论一度在业界非常流行,影响不小。 一些生产力平台基于这个理论很快得出结论:既然安全不能妥协,那么为了提高性能,唯一妥协的办法就是去中心化程度。 这样的结论未免太草率了,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上。

以太坊二层网络_sitebihu.com 以太以太坊价格_以太坊网络升级

笔者自认为不是原教旨主义者,并不认为在去中心化上绝不让步是绝对正确的,而是需要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思考:如果妥协,边界在哪里。 我们无法想象未来 10 万亿美元的经济会运行在基于 21 个共识节点的系统上。 这样的系统会有多脆弱,会不会让你想起最近堵塞的苏伊士运河,鲁棒性这么低,而且一点小事故,整个系统都能瘫痪。 另外,惊喜可能是最不需要担心的事情; 支付 100 亿美元攻击 10 万亿美元的经济并获得 1000 亿美元的回报是多么诱人的生意。 绑架、***攻击、网络渗透、断电攻击等,21个节点,你准备好了吗?

另一个问题是,21个节点将对这10万亿经济体拥有“生死攸关”的权力,而区块链系统中似乎没有人能够限制这种权力。 谁能阻止他们从经济中“至少寻租,最坏的抢夺”? 谁是黑客,谁是好人,谁的资金可以被没收,没收后归谁所有,都将由这21个节点主宰。 你认为垄断暴力的国家机器能容忍这样的竞争者吗?

可靠的共识机制和足够数量的去中心化共识节点是加密经济的基石。 加密经济生态的繁荣,离不开“去信任”和“去许可”。 至于去中心化到什么程度才算足够,这个问题笔者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确实不需要另外一个性能好的支付宝机房。

“不可能三角”理论乍看起来很有道理,也确实暂时圈了不少粉。 但是该理论的前提是单状态机,不讨论多状态机下的情况,即scale-out方案。 事实上,目前业内大部分优秀的团队都在做多状态机的解决方案,比如Rollup Layer 2网络、以太坊2.0的分片系统、Polkadot的多链系统、Dfinity等。2021年,最好的加密行业的创新者将证明,减少去中心化并不是增加吞吐量的唯一途径。

基于 Rollup 的二层网络

基于 Rollup 的 Layer 2 网络(Layer 2,以下简称 L2)被认为最有潜力解决以太坊 Layer 1 网络(Layer 1,以下简称 L1)的拥塞问题。 L2的想法由来已久,最早是基于状态通道的。 这种想法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和以太坊的雷电网络; 之后,以太坊的 Plasma 技术出现了。 然而,这些解决方案都没有被广泛采用。 那么这次为什么不一样呢?

状态通道的方案如下:用户A和用户B需要经常交易,那么A和B在L1上创建存款合约,然后分别将资金存入合约,之后A和B建立通信通道私下里,在这个通道里,A和B可以互相发送签名交易,不限次数,免gas费,因为不需要每笔交易都发送给L1。 双方必须亲自验证对方的交易是否有效,并自行存储交易数据。 任何一方都可以在 L1 上公布所有累积到存款合约的交易的最终状态,以发起清算。 在保证金合约的逻辑中,提前设置了等待清算的时间,目的是为了给对方一个反应时间,防止一方使用中间状态而不是真正的最终状态进行清算; 如果发现此类欺诈行为,另一方需要将真实的最终状态发送到存款合约,以防止盗窃发生并惩罚小偷。 连接多个状态通道可以形成闪电网络或雷电网络。

以太坊网络升级_sitebihu.com 以太以太坊价格_以太坊二层网络

状态通道的问题是用户自己必须承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消费者。 这里的服务包括: 1)验证交易的有效性; 2) 存储交易数据。

这显然对用户的要求太高了。 于是,就有了 Plasma 的想法:不再需要用户承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是将这些服务交给第三方,第三方定期将 L2 的当前状态哈希发布到 L1 上L1。 第三方在 L1 上的存款合约中存入保证金。 如果被证明是欺诈,保证金将被没收。 在第三方提供的两种服务中,第一种服务——验证交易的有效性,这里很难伪造,因为每笔交易都有交易发送方的签名,无法伪造; 然而,其他服务——存储交易数据很容易被操纵。 Plasma最大的攻击漏洞是与存储交易数据相关的“数据可用性问题”(Data Availability Problem)。

Rollup 的解决方案是为了解决“数据可用性问题”而提出的。 目前Rollup方案有两种:Optimistic Rollup和ZK Rollup,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L2上对交易数据进行压缩,直接存储在L1上; 区别在于: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压缩 L2 上的交易数据。 这两种解决方案都能够将以太坊的吞吐量提高至少 100 倍,同时保持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可以说,Rollup扩容方案是加密经济学研究人员历经~4年探索的结晶。 该方案从理论上解决了所有已知障碍,经过~2年的工程建设,最终将于2021年投入运营以太坊二层网络,实现大规模使用。

笔者相信,基于 Rollup 的 Layer 2 网络将为整个加密经济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 可以想象,当以太坊日吞吐量超过1亿笔交易时,以太坊上的生态将完全不同,L1上的一些应用形态也将大不相同。 例如,L1 上的应用程序通常会节省 gas 和减少与智能合约交互的频率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基于自动做市商(AMM)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而在 L2 互联网上的 DEX 会有非常不同的产品形态。 不仅是DEX赛道,整个DeFi行业都将再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那些在新的L2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原生服务的产品将会收获繁荣。

超级货币

除了Rollup L2网络将给以太坊带来的二次曲线增长之外,以太坊(Ether,以下简称ETH)作为一种资产,将发生重大的属性变化:从通胀功能型代币到超优质的价值存储。 金钱(Ultra Sound Money) 金钱是人类社会的能量; 金钱是储存能量的容器。

以太坊二层网络_sitebihu.com 以太以太坊价格_以太坊网络升级

目前的ETH作为底层代币,在获取价值和回馈以太坊生态方面效率低下。 也就是说,ETH作为能量的容器,一直在泄漏能量。 我认为持有 ETH 不值得。 虽然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但我清楚地理解对方的想法。 是的,这是真的。 ETH作为一种没有总量上限的货币,在价值存储方面并不具有吸引力。 是的,作为一种保值手段,ETH一直在漏油。 相比之下,比特币网络虽然功能单一,但作为一种存储资产,比特币有明确的2100万枚上限,被誉为稳健货币。 贬值的人极具吸引力。

传统世界的价值存储市场高达100万亿美元(见文章$100 Trillion),而比特币已经达到了这个市场份额的1%,价值存储市场也是目前加密经济最大的市场行业。 ETH将在未来两年进入价值存储市场,主要通过采用EIP1559和权益证明机制(POS)。

EIP1559最显着的变化是将原有的gas fee分成两部分:BaseFee和Tip,其中BaseFee将被彻底销毁。 BaseFee 预计占当前以太坊网络 gas 费用的 50%-70%。 根据 2021 年 3 月的数据,以太坊每天的 gas 费约为 10,000 ETH。 如果按照60%计算,那么每年销毁ETH的gas费大概是220万。

目前ETH的发行速率为每区块2ETH,区块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3秒。 那么,ETH年发行量约为485万枚,减去销毁的220万枚ETH,年净发行量约为265万枚ETH,即通胀率从4.2%下降到2.3%。

换句话说,如果只采用EIP1559,ETH仍然是一种没有总量上限的资产,但通胀率降低到2.3%。 然而,实施POS后,情况将发生质的变化。

POS共识机制是以太坊社区成立之初的心愿。 在2015年7月以太坊上线之前,社区曾认真考虑过一上线就采用POS共识机制,但受限于目前的情况。 技术成熟,最终以太坊采用 POW 作为临时过渡方案。 当时的人大概都没有想到,这个过渡方案的使用最终会超过6年。 共识机制维持区块链经济的运行,同时消耗资源(金钱)。 以太坊研究员 Justin Drake 将共识机制比作引擎(参见 Ultra Sound Money | Justin Drake)。 如果 POW 是燃油发动机,那么 POS 就是效率更高的电动机发动机。 POW 和 POS 的比较可以参考 Vitalik 的文章 Proof of Stake FAQs 和 Why Proof of Stake。 Justin 和 Vitalik 的观点是,与 POW 相比,POS 在为区块链提供同等安全级别的情况下,消耗的资源(金钱)会少一个数量级。

以太坊将在2022年的上海升级中将现有的以太坊网络与信标链合并,并采用POS。POS目前运行在信标链上。 当前的设置参数,请看这里。 作者预计合并后的以太坊在 POS 参数设置上会与目前的信标链类似。 我们假设如果有1000万个ETH参与最终的POS,按照设定,那时的通货膨胀率约为0.44%,即每年会发行约510,000个ETH来奖励POS节点。 请注意,这部分增发的ETH和EIP1559带来的每年销毁220万个ETH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在POS实施后,以太坊每年将净减少约169万个ETH,这意味着每年通缩约 0.15%。

sitebihu.com 以太以太坊价格_以太坊网络升级_以太坊二层网络

这样一来,ETH就会成为通缩资产,通缩资产,通缩资产!

笔者认为,ETH进入通缩阶段后,将对整个加密经济行业产生概念性影响。 届时,人们会在价值存储领域比较ETH和BTC。 与泛滥的法币相比,如果说比特币是总量有上限的稳健货币(Sound Money),那么ETH可能被认为是总量通缩的超稳健货币(Ultra Sound Money),或者它也可以称为B级超级货币。 ^-^

总结

以太坊的Rollup双层网络技术将为其带来第二条增长曲线; EIP1559 的引入和 POS 共识机制的采用将从根本上改变 ETH 的货币政策,使其成为一种超级好的货币,ETH 将大大提高捕获价值的能力,反哺以太坊生态。

以以太坊为代表的生产力平台是我相信总市值将达到万亿美元的下一个圣杯。 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作为生产力平台的龙头,以太坊目前看来是最有可能的,但其他优秀的新型生产力平台也有机会胜出。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与读者一起见证下一个圣杯的诞生。

回应“寻找圣杯”

对稳定币的反应。 稳定币分为:A)基于纯算法的稳定币; B) 链上资产支持的稳定币; C) 链下法定货币支持的稳定币。 基于纯算法的稳定币目前无法证明其产品市场契合度,而资产支持的稳定币(如 Dai)和法币支持的稳定币(如 USDC)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监管环境良好,笔者认为法币支持的稳定币将经历“闪电式扩张”,率先从加密圈走向主流人群。

对数字身份和信任网络的回应。 笔者认为,加密数字身份是加密应用被广泛采用的结果,因此其大规模普及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 而与加密数字身份相关的信任网络进一步取决于去中心化存储基础设施的成熟度。 因此,以后会大规模使用。